其后官员不充,选人益众,乃征僻书隐义以试之,唯惧选人之能知也。
为了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古籍经典名句,我们为你分析了【其后官员不充,选人益众,乃征僻书隐义以试之,唯惧选人之能知也。】名句的上下文信息, 可以在你阅读的时候作为理解的参考材料:
……
以他官兼政事者,皆云“知门下省事”。弘道初,裴炎自侍中转中书令,执朝政,始移政事堂于中书省,至今以为故事。
国初因隋制,以吏部典选,主者将视其人,核之吏事。始取州、县、府、寺疑狱,课其断决,而观其能否。此判之始焉。后日月淹久,选人滋多,案牍浅近,不足为准。乃采经籍古义,以为问目。其后官员不充,选人益众,乃征僻书隐义以试之,唯惧选人之能知也。遒丽者号为“高等”,拙弱者号为“蓝罗”,至今以为故事。开元中,裴光庭为吏部,始循资格,以一贤愚。遵平辙者喜其循常,负材用者受其抑屈。宋璟固争不得。及光庭卒,有司定谥,其用循资格非奖劝之道,谥为“克平”。《周礼》:大司徒掌选士之道。春秋之时,卿士代禄,选士之制阙焉。秦承国制,所资武力,任事者皆刀笔俗吏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