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《答绪山》)感上求寂,和上求中,事上求止,万上求一,只因格物之误,蔓延至此。


(《答绪山》)感上求寂,和上求中,事上求止,万上求一,只因格物之误,蔓延至此。

作者与出处:  《贞襄聂双江先生豹》  《明儒学案》

上下文分析:

为了让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古籍经典名句,我们为你分析了【(《答绪山》)感上求寂,和上求中,事上求止,万上求一,只因格物之误,蔓延至此。】名句的上下文信息, 可以在你阅读的时候作为理解的参考材料:

……

  体得未发气象,便是识取本来面目。敬以持之,常存而不失,到此地位,一些子习气意见着不得,胸次洒然,可以概见,又何待遇事穷理而后然耶?即反覆推究,亦只推究乎此心之存否。(以上《与欧阳南野》)

  圣人过多,贤人过少,愚人无过。盖过必学而后见也,不学者冥行妄作以为常,不复知过。(《答许玉林》)

  知者,心之体,虚灵不昧,即明德也。致者,充满其虚灵之本体,江、汉濯之,秋阳暴之。致知即致中也,寂然不动,先天而天弗违者也。格物者,致知之功用,物各付物,感而遂通天下之故,何思何虑,后天而奉天时也,如好好色、恶恶臭之类是也。此予之说也。格其不正以归於正,乃是先师为下学反正之渐,故为是不得已之辞。所谓不正者,亦指夫意之所及者言,非本体有所不正
……

优质资源筛选与推荐>>
1、北视敌众纷蠢蠢,义概宁无激衷素。
2、挽河洗兵特余功,不日入为圣明辅。
3、沃心迪德文太平,上窥周召参伊传。
4、鲰生忝出陶鎔下,日望清光日以阻。
5、阖门惟知自好修,何敢越分求攀附。


★推荐阅读★

知县时文彬见了大喜,责令宋江供状。


刘知寨见了大喜,便问恭人道:“你得谁人救了你回来。


有诗为证:穿崖透壑不辞劳,远望方知出处高。


朱仝一见李逵,怒从心上起,恶向胆边生,掣条朴刀,径奔李逵。


听城里更点时,已打四更三点。


只是行歹事,无为军都叫他做黄蜂刺。


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。


祝朝奉与祝龙、祝虎、祝彪三杰,都相见了,一家儿都在厅前相接。


”李逵又拿起头钱,叫声:“快。


却是霹雳火秦明,听得庄后厮杀,前来救应。